对智慧城市公众参与的探索或闲扯

2017/07/24 智联信通 4807次浏览

1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何为公众参与?


       百度百科上显示公众参与原为民主政治术语,意为公民参与政治投票选举活动,广义上泛指以普通民众为主体参与,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。本文所说的公众参与,更接近其广义上的涵义,为了智慧城市相关研究的方便,暂将“公众参与”定义如下:相关的行为主体,共同卷入某件公共事务的过程。这里的行为主体,既包括普通公民、市民、专家等个体,也包括政府和企业等组织,甚至可以包括动物(如警犬,这是极个别情况,一般可忽略)。


2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智慧城市为何需要公众参与?


       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,社会公众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凸显。

       从政治方面来看,公众参与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,是政府提高执政公开度、透明度的必然要求,也是公民参政议政、影响公共决策的重要方式,是社会公平的集中体现。重要的是,不引入公众参与,政府行政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。

       从经济方面来看,公众广泛参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,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、吸引力的必然要求。一个城市能不能积攒更多的人气,吸引更多的人才,成为衡量其竞争力和地位的重要指标。

       从社会大势来看,“互联网+”运动的火热开展,微信、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大规模普及,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,为我国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社会生态。

       近些年的智慧城市相关文件也一直大提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公众参与”,这些绝不仅仅是口号,而是政府迫切希望智慧城市能够为其带来利益,希望能够切实降低运行成本、提高发展效率和服务质量。


3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智慧城市为何公众参与度低?


       众所周知,智慧城市目前还是以政府为主导,企业为主力,而公众参与度极低。这主要是由智慧城市项目的特点决定的。

       首先,公众参与在国内本来就是个新鲜事物,国内各种工程项目的公众参与度整体都不算高,智慧城市也并不例外。政府、企业、公众等独立的行为主体,以自身利益为核心,形成了一个个彼此明确区隔的利益共同体,政府关心的事情,老百姓不一定关心;某个委办局关心的事情,其他委办局不一定关心;各委办局普遍关心的事情,企业不一定关心。一言以蔽之:“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”

       其次,智慧城市主导者的思想取向决定了公众参与度不会很高。从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伊始,智慧城市主要的买单者就是政府,各级政府一直是智慧城市的主导者,政府主导、企业参与、业务驱动、应用导向,决定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。而政府考虑的往往是形式上的政绩、严格的管控,而不是实际的效率、贴心的服务,管理者的视角而非服务者的视角,或曰上帝的视角而非平民的视角,几乎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不欢迎公众参与。

       另外,公众参与的动力严重不足。第一,在国家政策层面,对于智慧城市的公众参与只是泛泛而谈,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;第二,在体制机制层面,严格的科层制、官僚制严重限制了公众参与的空间;第三,最重要的是,公众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利益驱动。公众参与主要靠自发而不能靠强制,吃瓜观众也是要吃瓜的,不给瓜吃,观众可能马上走人了。

       总之,如果没有一个内在的机制或者外在的诱因,公众参与注定是空中楼阁。


4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公众参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?


       在解答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,总结出影响和驱动公众参与的各类因素,总体分为两类:内驱因素和外驱因素。具体如下:

       (一)内驱因素

       1、经济利益: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这点无需多说,地球人都知道。

       2、非经济利益:虽说人人都爱钱,但是,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钱。声望、权力、成就感、被需要感、获得感、满足感,这些都是驱动大家去参与某件事的重要动力。像百度百科、新浪爱问、豆瓣、知乎等等,主要是依靠成就感、声望这些无形的东西凝聚了大量的人气,而不是靠金钱来吸引大众参与的。

       3、兴趣爱好:人的一生除了工作,还有生活;工作是为了赚钱,生活是为了兴趣。与智慧城市比起来,电影、小说、音乐、运动、游戏,这些业余生活各领域的公众参与度明显更高,就是因为它们能激发起大众的参与兴趣,因为喜欢,所以为之沉迷。

       4、便利性:便利与否,也就是耗费的时间和成本有多大,是决定公众参与频度和深度的关键因素。一个应用系统,如果让用户觉得使用很麻烦,也就注定了被抛弃被放弃的命运。

       (二)外驱因素

       5、宏观制度:包括基本社会制度、国家大政方针、宏观政策、文化背景等等。

       6、微观制度:包括各区域的风俗人情、各行业的行规、各组织的组织规范等。

       7、项目开放性:即项目规定哪些人可以参与,参与的范围如何。

       8、时空环境:即公众参与项目过程中经历的具体时空场景。


5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智慧城市公众参与应从何处入手?


       哪些项目不适合公众参与?哪些适合参与? 

       如果是一个小项目,没必要让大家都参与。只有涉及金额比较大,对公众也有一定影响的项目,才需要公众参与。对于管理类的项目,公众参与只能是提提意见,尚无深度卷入的可能;而服务类的应用,公众参与的空间应该更大,参与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大。

       对于智慧城市而言,多做服务类的项目,并在其项目规划、建设、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让大众参与,这是提升智慧城市口碑的当务之急。举个例子,智慧交通领域,是目前公众参与程度较高的智慧城市行业应用,如共享单车、滴滴打车等的成功,除了烧钱模式,给我们启发最大的是,在服务领域,最容易做到公众参与。


6

QQ图片20170728111124.png

提升公众参与度的策略有哪些?   


       1、采集分类公众信息。

       针对所进行的智慧城市具体项目,通过调研问卷(可以是线下的,也可以是线上的)、深度访谈等形式,采集公众的信息,这是吸引公众参与的第一步。首先要搞清楚与我们的项目或者系统相关的都有哪些公众,哪些是更容易参与进来的,哪些是铁杆粉,哪些是僵尸粉,针对不同的公众对象,采取不同的参与促进策略。对于铁杆粉,要重点培养,进一步提升其参与广度和深度;对于僵尸粉,重点是调研了解原因,并采取各种方式引发他们的兴趣。

       2、组织常态化群体活动。

       采取抽奖、猜谜、竞赛等形式,与公众进行互动。比如,福州智慧旅游官方微博,就经常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各类旅游抽奖活动,与粉丝亲密互动,使其人气值迅速攀升,粉丝达500万以上。中电科智慧院通过深圳城市数据创新大赛的形式,也着实吸睛吸粉,以仅仅不足百万的活动经费,在全球范围内发掘了很多数据创新人才,并大大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       3、设计游戏化机制。

       爱玩是人类永恒的天性,游戏行业的人气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行业。游戏是人类自由意志的集中体现,把时光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,这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梦吧。城市本身就是个有着巨大可玩性的地方,城市中英才异士的汇聚、鳞次栉比的楼宇、琳琅满目的商场、帅哥美女的穿梭、真实世界与虚拟空间的交错,这一切都可以转化为游戏元素。什么时候智慧城市成为一个人人都能在其中畅玩的城市,这时候的大家就不必纠结于智慧城市到底是不是智慧的,快乐才是最重要的,智慧的最终目的不也是为了快乐吗?

       我有一个梦想,如果我们的智慧城市设计师能够抱着游戏的心态去设计、程序猿抱着游戏的心态去编程、工程师抱着游戏的心态去施工,让信息系统看起来更人性化、游戏化,而且让用户拥有类似玩游戏的体验,那这个系统该有多么火?我甚至都想象不出。

       但是,必须指出,不同于网游,智慧城市是一款真实世界的游戏,玩家的行为会对现实世界造成真实的影响,所以智慧城市的游戏化设计必须谨慎,循序渐进,不可操之过急。此外,建议增强用户的匿名性,这样对于促进游戏化的实现大有好处。

       4、孕育自组织团队。

       智慧城市想要实现真正的公众参与,不能只依靠不稳定的乌合之众,必须要依赖相对固定的团队。与传统的用指令和权力组织起来的团队不同,自组织团队是被共同目标、理念吸引而自动自发建立起来的团队,这种团队可以是正式的,也可以是非正式的,比如我们建立的微信小私群,都可以视为自组织团队。普通民众中藏龙卧虎,我们要支持精英分子脱颖而出,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团队,降低组队门槛和成本,因为这种民间团队可以说是民众参与的中流砥柱,理应成为我们的重点服务对象。

       为加速自组织团队的孕育,我们的智慧城市系统应该更开放,给予每个用户更多的权限,管理上要适当放宽,而服务上要适当加强。对于那些深度用户、铁粉精英,我们要重点关注、保护,支持其快速成长。

(信息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 智慧城市决策参考”)


咨询
置顶